图片
《吕氏春秋》这部先秦经典,汇集了吕不韦门客的智慧结晶,其中蕴含的识人术至今仍让人叹服。
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读其中最实用的8个识人要诀,这些要诀历经两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辉,学会这些,你也能成为识人高手,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。
通则观其所礼
释义:看一个人发达时对谁行礼,就知道他的修养。
感悟:人在得意时最容易暴露本性。
有些人一得势就趾高气扬,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人爱答不理;有些人即使身居高位,依然谦逊有礼,对恩人念念不忘。
前者终将众叛亲离,后者才能走得更远。
记住:看人不是看他落魄时的样子,而要看他得意时的姿态。
就像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胸怀,位极人臣仍保持初心,这才是真正的修养。
识人第一要诀,就是要看他在飞黄腾达时,是否还能保持谦卑之心。
贵则观其所进
释义:看一个人显贵时举荐什么人,就知道他的格局。
感悟:位高权重时,举荐贤能还是任人唯亲,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。
春秋时期鲍叔牙举荐管仲,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;而很多领导只提拔溜须拍马之辈,最终害人害己。
识人要看他重用什么样的人,那才是他真实品性的写照。
就像唐太宗重用魏征这样的谏臣,展现了一代明君的胸襟。
一个人在有权有势时选择什么样的人辅佐,直接反映了他的眼界和抱负。
富则观其所养
释义:看一个人富裕时供养什么人,就知道他的品性。
感悟:有钱后是供养贤士还是豢养小人?是资助贫困还是挥霍无度?
战国四公子养士三千,留下美名;而有些暴发户只会炫富摆阔,终究被人耻笑。
钱财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一个人最真实的面目。
看一个人如何花钱,比看他如何赚钱更能看出本质。
就像近代实业家张謇,致富后兴办教育、造福乡里,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象。
听则观其所行
释义:听一个人说什么,更要看他做什么。
感悟:这个世上说漂亮话的人太多,能说到做到的人太少。
有些人满口仁义道德,背地里却蝇营狗苟;有些人话不多,但一诺千金。
识人不要只听其言,更要观其行,行动才是最诚实的语言。
就像商鞅“徙木立信”,用行动证明诚信。
判断一个人,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,承诺是否兑现,这才是最可靠的识人方法。
止则观其所好
释义:看一个人闲暇时爱好什么,就知道他的修养。
感悟:业余时间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本质。
有人读书练字提升自我,有人赌博酗酒虚度光阴。
苏轼说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一个人的爱好决定了他的气质和层次。
就像司马光“警枕夜读”的典故,闲暇时的选择往往决定人生的高度。
看一个人下班后做什么,比看他上班时做什么更能了解他。
习则观其所言
释义:看一个人习惯说什么话,就知道他的为人。
感悟:言语是心灵的窗户。
有人开口就是抱怨指责,有人总是鼓励赞美;有人喜欢搬弄是非,有人善于化解矛盾。
听一个人经常说什么样的话,就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。
就像曾国藩教导子弟“戒多言”,因为言多必失。
一个人的说话习惯,往往折射出他的修养和境界,这是识人的重要窗口。
穷则观其所不受
释义:看一个人穷困时拒绝什么,就知道他的操守。
感悟:人在困境中最容易动摇。
有人为五斗米折腰,有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。
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气节,至今让人敬佩。
看一个人在穷困潦倒时还能守住什么底线,那才是他真正的品格。
就像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,这种骨气最见人品。
贱则观其所不为
释义:看一个人卑微时不肯做什么,就知道他的骨气。
感悟:地位低下时最能考验一个人的骨气。
有人为上位不择手段,有人宁可卑微也要活得堂堂正正。
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坚持写完《史记》,这种“贫贱不能移”的气节,才是真正的大丈夫。
看一个人在低谷时是否还能守住尊严,往往能看出他未来的高度。
【结语】
这8个要诀告诉我们,看人不能只看表面,要在不同境遇中观察他的选择。
得意时看谦卑,富贵时看格局,贫穷时看骨气,这才是真正的识人之道。
记住:短期交往看脾气,长期交往看德行,一生交往看人品。
就像古人说的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,真正的识人需要时间和智慧的沉淀。
学会这些识人智慧,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更加顺遂,在生活和事业上都能少走弯路。
(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个赞,转发给需要的朋友,让更多人受益于古人智慧)
(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操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