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三家执法部门一起上船,一趟就把所有手续办完,我们省心多了。”近日,靠泊中远海运仓储码头的散化船“探*”轮船长看着离去的联合检查组,忍不住竖起大拇指。
8月,传统航运进入旺季,上海港外高桥水域船舶流量持续高位运行。为让国际航行船舶“快进快出、好进好出”,浦东海事局携手浦东海关、外高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创新推出“队伍融合、机制聚合、数据统合”的“三合”工作法,用一次登轮、一次办结的“浦东速度”,为船方减负、为港口增效。
“队伍融合方面,我们三家单位混编成组,谁查什么提前分工,上船后各司其职、互不打扰,船方只需配合一次。”浦东海事局五好沟海巡执法大队队长王秋华告诉新民晚报记者,联合检查组在码头梯口短暂集结后,快速完成船舶适航、货物适载、船员身份等全部核查项目,有效节省检查时间。
机制聚合方面,针对自贸区液货船、集装箱船等高频船型,三部门提前制定“重点船舶检查清单”,将常规项目、必查项目、抽查项目“一表打尽”。对风险等级低的船舶,实行“极简查”;对风险等级高的船舶,则启动“靶向查”,既保证安全,又避免“一刀切”延误船期。
数据统合方面,在船舶还没靠泊前,它的“电子档案”就已出现在执法人员的电子设备上。三部门实时共享信息,整合智慧海事系统数据、海关、边检系统数据,实现船舶风险等级动态评估,对高风险船舶实施“靶向监管”,提前锁定风险,实现“无事不扰、有事必到”。
据了解,为加强口岸协同,增强辖区单位沟通合作,浦东海事局从2017年起依托党建平台联合18家单位组建了“同心圆·海安线”党建联盟,形成了“党建+安全”的管理新模式。浦东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放大“同心圆·海安线”党建品牌效应,携手更多口岸单位、港航企业,把“一次登轮、一船通办”的便利惠及更多国际航行船舶,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更优的“浦东方案”。
配资操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