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央视播出了一段很有意思的画面:在071型船坞登陆舰上安装了激光和微波武器。这是自“九三阅兵”后,这类武器第二次公开亮相,而且这次不是陆地版,而是直接装到了舰上,让人眼前一亮。
先说说071型,这种船是21世纪初设计的,2008年首舰“昆仑山”号服役。现在共有8艘在役,名字多用山峰,听着就有气势。单船排水量约2.4万吨,吨位和美国圣安东尼奥级相仿。再加上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,构成了我国两栖投送的主力阵容。071型既能运兵,也有大面积直升机甲板、车库和坞舱,功能像一个“海上作战中转站”。
不过,071型早期的武器配置比较传统:前甲板一门76毫米舰炮,机库两侧各装几门国产AK630近防机炮。放在2010年代这种配置还说得过去,但到了2020年代,面对无人机、巡飞弹等新型威胁,这套“老方案”就显得吃力了。相比之下,我军航母和075通常配备1130型近防炮和红旗-10近防导弹系统,火力密度和拦截精度都更高,AK630在射速、射控死角和打击精度上不占优势。
展开剩余68%这两年战场变化很快:无人机和巡飞弹越用越多,“蜂群”战术也越来越常见,许多传统武器对这些小型、机动性强的目标难以高效应对。因此,各国都在探索新型反无人对抗手段,除了传统的机炮、导弹外,还在研发激光、微波等定向能武器。陆军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尝试,比如35毫米防空系统、改装在不同底盘上的激光/微波车,甚至出现了专门用于轻型合成旅的激光照射车。
既然陆军已经在搞,海军自然也要跟上。对驱逐舰、护卫舰来说,体积和电力限制较大,装配难度高;但071这种2万吨级大舰既有空间又有供电保障,是挂载激光、微波武器的合适平台。这次把这些武器上舰,显然是为了解决两栖作战时面对无人机、无人艇、巡飞弹等新威胁的防护问题,尤其是“蜂群”式袭击。
具体作用上,激光与微波武器能够提供“软杀伤”手段:用激光直接烧毁、烧坏小型无人机的电子光学元件,或用高功率微波干扰、损坏其电子系统,使无人机失去控制或失去侦察/攻击能力。与AK630等“硬杀伤”武器配合,形成“软硬结合”的拦截体系:近距离用机炮爆破、碎片破坏,远距离或精确打击时用定向能致盲/干扰,提高拦截成功率并节省弹药。
从更大格局看,这说明我们在为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做全方位准备。071、075、航母和901补给舰等大型舰艇具备较好的改装潜力和能量平台,未来这些舰艇上逐步配备定向能武器或许是趋势,甚至更大型的作战舰艇也可能跟进。这次071的改装既弥补了传统近防体系的短板,又为海军建立一套更现代化的反无人体系提供了试验田和经验。
总的来说,071型上装激光、微波武器,不只是简单地多加几件新装备,而是海军在实战化需求驱动下的体系性调整。它既能立刻增强对无人机、巡飞弹的防御能力,也能为以后在更多舰艇上推广这类技术打下基础,显示出装备发展越来越注重针对性和实战价值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操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